蒋介石晚年剧情介绍(历史名人的资料)

蒋介石晚年剧情介绍是很多影迷朋友想要知道的,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蒋介石晚年剧情介绍相关的内容,感兴趣的您赶紧往下继续阅读吧!

历史名人的资料

在我的认识里,评价一个君主到底是暴君还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么事来判断,亦或者是功大于过亦或者是过大于功来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战国的末期,当时战国七雄之间彼此攻伐无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国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几百个诸侯国,发展到最后变成七个诸侯国之间彼此攻打。

天下的百姓为此遭受了几百年的苦难,迫切的需要统一与安定,在这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嬴政站了出来,结束了战乱的局面,建立了天下一统的大秦帝国。

这一项功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单纯就这项功绩来看,足以震古烁今。在后期国家的治理方面,嬴政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车轮,统一了度量衡,确立了郡县制。这些成就哪怕是现在我们仍在受益。华夏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庭,虽然方言不同,但文字却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文化的沟通与传承,在这一方面来看,嬴政是有万世之功勋的。

除此之外,他派蒙恬率军队驱逐北部匈奴,匈奴因此不敢南下牧马,然后修建万里长城,给中原地区相当于修建了一个依托,极大程度地保护了国家的安宁。虽然后世在诟病嬴政用民无度,但现实是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又太少了。

南征百越,即便是中原有难,百越大军不得回防,这才让刘邦项羽等人有了丝丝的机会,一群骊山囚徒就能把他们打成那样,如果大秦锐士出击,项羽等人的杂牌军早就没有了一丝丝机会。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秦始皇的功劳绝对大过他的过错,在我看来,修皇陵确实奢侈了一些,但正因为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震慑世人的秦兵马俑。

总之我认为,秦始皇算是个明君。

历史名人的资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

毛泽东 (黄海冰 饰)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从1949年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共产党发展的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职务。毛被认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称他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宋庆龄 (邓英 饰)

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70年来,我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祖国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勇敢地站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一边。他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受到了中国人民、华侨的敬佩和爱戴,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誉和喜爱,享有很高的威望。

张学良 (赵文卓 饰)

百度百科-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电影《酱园弄杀夫案》完整剧情介绍

酱园弄杀夫案是导演陈可辛筹备多年的悬疑惊悚剧,那么这个剧讲述了什么故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波云诡谲的年代,一桩离奇的案件,一石激起千层浪,究竟真相如何,众说纷纭。 当案件原委如片片拼图般被逐步还原,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真相已经并不是那么重要。”

《酱园弄杀夫案》该剧改编自真实事件。1944年的深夜,居住在上海新昌路酱园内的詹周氏持刀杀死多年虐待自己的丈夫詹云影。此后,层出不穷的嫌犯和证人陆续揭开詹周氏苦难的人生,却使案情陷入层层迷雾。詹周氏的命运也被时局的变迁一再改写。

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一位柔弱女子凌晨谋杀亲夫,并将其大卸八块,案件血腥惨烈震惊了整个上海滩。但这位女子没被判死刑,出狱后在苏北生活并再婚,一直活到90年代,余生没有再回过上海。

酱园弄,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新昌路,1899年建成,原叫432弄,后因为著名特色老店张振新酱园开在这儿而得名。酱园弄当时有石库门房屋43幢,居民800余人,现在已改建为住宅小区。

1945年3月20日清晨6点,住在酱园弄85号三楼的张氏准备下楼打水时,看见扶梯旁边有大片血迹。张氏受到惊吓,下楼去找二房东——绰号王瞎子的算命先生王燮阳。王燮阳发现血迹是从天花板滴落,就和张氏一起上楼去找住在该层的詹云影夫妇。

詹云影的妻子詹周氏打开了门,当时她浑身是血,披头散发,神情恍惚。看到张氏和王燮阳后,她直接瘫坐在地,一脸茫然地说自己“杀了詹大块头”。

詹周氏,丹阳人,她原姓杜,小名春兰,从小父母双亡,由亲戚抚养长大,因此改名周惠珍。周惠珍从没读过书,9岁那年被亲戚卖到上海当铺做丫头,17岁那年当铺老板娘做主把她许配给自家伙计詹云影,两人随后订婚。

詹云影是当铺里的朝奉,负责给典当物估价,他身材高大,长得方头大耳,人们都叫他“詹大块头”。

詹周氏21岁那年和大块头正式结婚,然后一起搬到了酱园弄85号,她自小孤苦无依,对婚姻很向往,觉得大块头是自己的依靠。

婚后,大块头离开了当铺,开始自己走街串巷做小本生意,酱园弄的邻居大多是这样讨生活的,詹周氏对这样的日子也很满意。

但是婚后两个月不到,詹大块头的种种恶习就开始暴露。一开始是出轨,后来又迷恋赌博,黏在牌桌上下不来,输到要当东西还债的地步,更无心工作,手上的小生意也荒废了,一个月最多能有两天带些小钱回家。詹周氏劝过哭过,但大块头无动于衷,她不敢也不会跟丈夫大吵大闹,家里等米下锅,她只能瞒着丈夫偷偷托人找工作。后来在纱场找到一份苦差,活重钱少,没人愿意干,但是詹周氏觉得有收入就不会挨饿,这份极苦的工作她干得很快乐。

没多久大块头发现妻子在外工作,一次他喝醉回家和詹周氏对质,确认对方在工作后他勃然大怒,骂妻子“工作是假,找男人是真”。詹周氏气不过辩白几句,大块头拳脚相加把她打得头破血流,好几天卧床不起。

后来詹周氏无奈去纱场辞工,微薄的收入也没了,家里揭不开锅,房东又来收房租,詹周氏只能拿家里的东西去当铺换点小钱。她跟周边邻居也借过钱,但总是有借无还,她也不好意思再开口去借,又想学邻居去弄堂口摆摊卖排骨年糕,可一来没有本钱,二来又怕大块头闹事丢人,最终还是作罢。

结婚以来,大块头赌博、出轨,对妻子长期进行殴打和辱骂,甚至用“把你饿死”相威胁,不给詹周氏饭吃。一次詹周氏饿得受不了,直接喝下来沙尔(煤酚皂溶液,一种消毒防腐药)自杀,被邻居发现后送到宏仁医院抢救才捡回一命。

在这段婚姻里,她的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了极大折磨,但是当时没有“家暴”的概念,离婚的人也很少,对身处底层的詹周氏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因为从小父母双亡,自己寄人篱下尝尽辛酸,詹周氏曾对婚姻生活有很大期待,但现实中她的婚姻极度不幸,她的心理落差巨大,她对生活的耐性也慢慢消失。

1945年3月20日凌晨3点,詹大块头回到家后又与妻子发生争斗,在他熟睡后,詹周氏举起菜刀将他砍死。然后就是开头那一幕,邻居张氏发现有血从天花板滴落,带着算命先生王燮阳来敲门,詹周氏直接承认杀夫,被巡捕带走。

据当时的邻居沈子可回忆,詹周氏说当晚她一直听见身后有声音在跟她说“杀,杀掉他,你才有超生的日子,不杀他你永远不会有超生的时候,你有得苦了。”也就是说她认为自己杀人时出现幻听幻觉,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砍了大块头16刀,并把他分尸的。

但是当时的法庭认为,分尸有两种,一种是考虑藏匿,一种是怨恨太大,过度杀戮。

从詹周氏当时的情况来看,她杀人不是为了去奔向美好新生活,而是为了结束当下的生活,她对大块头恨意很深,符合“杀人过剩”。另外,杀人后她不躲不藏,邻居来敲门她就开门,在法庭上叙述清晰有序,对罪行供认不讳,说明她头脑很清楚,因此司法鉴定她不是精神病人,具有完全的法律责任能力。

此时另一个问题出现,法庭认为詹周氏身材矮小、势单力薄,即使可以趁大块头熟睡时砍杀,但要把这样一个高壮的男性分尸并不容易,当时的主流观点是“无奸不成杀”,他们怀疑杀夫案背后有他人的怂恿和帮助。

詹周氏先是供出一个共犯,同样租住在此处的邻居贺大麻子,原名贺贤惠,贺贤惠在案发后就失踪了。警方将他作为头号嫌疑犯找到并逮捕了。贺贤惠承认自己和詹周氏曾经逢场作戏,一开始出于同情,对方开口借钱他即使手头再紧也会匀出来一点,时间一长两人就好上了,但他不承认自己杀人。

后来詹周氏又供出大块头的朋友小宁波,原名何宝玉。詹周氏自称和何宝玉有奸情,杀大块头是前两天和何宝玉商量好的,跟贺贤惠没关系。动手那天何宝玉趁大块头熟睡时溜进他家,詹周氏拿菜刀给他,他朝大块头脖颈猛砍一刀,她又在脑门补一刀。被指控杀人,何宝玉百口莫辩,后被逮捕。

不久后,詹周氏翻案,说自己和何宝玉没有奸情,更没有合谋杀人,之所以诬陷他是因为自己被捕后被打得太厉害,不得不“供出”奸夫。何宝玉是大块头的朋友,詹周氏一直认为是何带坏了丈夫,对他有恨,所以拿他交差。

詹周氏说,真实情况是大块头侧睡在床上,她对着其颈部砍了一刀,大块头跳起来连叫两声救命,詹周氏继续对着颈部乱砍,然后将其大卸八块放在箱子里,皮箱本来是放衣服的,衣服被当光了,所以是空的,血就顺着地板渗到楼下,引来邻居敲门。

经过调查,法院决定不起诉贺贤惠和何宝玉,将两人释放。

1945年5月3日,也就是案发后一个多月,杀夫案正式开庭审判。由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詹周氏作为唯一凶手没有得到任何从轻发落的机会。初审法庭对詹周氏判处死刑,剥夺公权终身,没收作案工具“菜刀一把”。

这起案件在上海闹得满城风雨,各大报刊都在显要位置以醒目标题刊登这则特大新闻,案件背后詹周氏的悲惨人生也逐渐被挖出,舆论则明显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詹周氏罪大恶极,死不足惜。另一派对詹周氏持同情态度,觉得她是被封建社会逼到绝境的,要求当局法外施恩,免除死刑。

众多为詹周氏辩解申诉的人里最具影响力的是上海女作家苏青。她作为离婚后从家庭出走的女作家,从女性角度出发给予詹周氏很多同情和理解。

在苏青主持的《杂志》六月刊上,她发表文章《为杀夫者辩》,她提到,“唯有常受委屈和难堪的人,才是永远心怀毒狠的,久而久之,化为厉气,才必须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做出来的结果,使万人流血,便是英雄;使一人流血,便是犯罪。”

苏青认为詹周氏之所以杀人,完全是因为生活悲惨和精神郁伤,她长期受虐待又无处申冤,日积月累心理变态才出此下策。为了结束现状,她也试过自杀,但是没有死成,又无法离婚,所以只有选择杀人。这篇文章从妇女解放的角度分析詹周氏的困境,引起广泛讨论。

在《杂志》七月刊上苏青又开了《杀夫案笔谈》专栏,共刊登《武大郎与詹云影》、《法理人情》、《我以为》、《詹周氏和潘金莲》四篇文章。她认为“谋杀亲夫”类案件的主题就是死里求生、拼命求活,女性是因生活的压迫而杀人,为此自杀的女性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詹周氏杀夫未尝不是整个社会问题。

关露也在专栏文章《詹周氏和潘金莲》中提到,“为何只有淫妇,而无淫夫?既然淫妇皆曰可杀,则为何淫夫就不可杀呢?”

另外,社会上也有许多律师提出义务为詹周氏辩护,来自公众的怜悯和理解让她看到一线生机,于是提出上诉,但被高等法院以“情节恶劣”为由驳回。

后来一位天主堂嬷嬷替詹周氏作伪证说她已经怀孕,按照法律必须等生完孩子才能执行死刑。拖了几个月后抗战胜利,蒋介石大赦天下,詹周氏也因此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

解放后,詹周氏被准许取保出狱,她托人带信请当年的二房东算命先生王瞎子王燮阳保她出狱,王没答应。

詹周氏举目无亲,找不到其他人,只能按照安排来到苏北大丰的“上海农场”劳动改造,直到刑期满后重获自由。

40岁那年詹周氏再婚,生活很安定,因为喜欢孩子又终身未孕,所以在幼儿园做阿姨,一直做到退休,后来就留在大丰县川东农场安度晚年,未再回过上海。

1990年,上海记者徐平曾去苏北大丰农场采访她,当时她将近80岁。据记者描述,詹周氏身体硬朗,身高一米五左右,三角眼,看上去很凶,可能因为承受的苦难过多,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她当时仍穿着大襟的衣服,说着40年代的上海话,只是她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当时詹周氏工资100多元,生活没问题。平时喜欢打打小麻将,和左邻右舍关系很好,认了很多干儿子干女儿,平时受他们的照顾,日子过得不错。

电影《酱园弄杀夫案》完整剧情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卢池将军原型

卢池将军原型

根据对《隐秘而伟大》剧情人物的分析,卢驰将军的原型是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吴石将军于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剧中也提到过夏处长就是在保定军校与卢驰相识的。1924年,吴石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处长,后任北伐军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

1929年赴日本留学,回国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抗战中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1948年参加民联,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联系,提供重要军事情报。

后来在蒋介石政府逃往台湾后,为了给中央继续提供情报,吴石将军英勇无畏,跟随国民党部队进入台湾。1950年,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吴石将军身份暴露惨遭遇害。

扩展资料:

《隐秘而伟大》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代剧,而是一部集合动作、悬疑、爱情等多线的少年成长剧。该剧主创有情怀,人物有灵魂,制作有品相,打破了一般年代剧的舒适感,在大时代背景下给了小人物信仰成长的空间,是‘小正大’的现实主义年代剧。

分寸把握得很好,从而能够在一众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剧中涉及原生家庭、职场霸凌、代购等话题,真实人生的烟火气赋予剧中人鲜活的生命力,也给了观众零距离的真实感。

该剧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动荡的大时代,却着眼于上海的一条弄堂、一个家庭、一位小人物,用细腻的笔触去绘制那些隐秘处的英雄。

卢驰有原型吗?潜伏国民党,毛泽东记功,身份暴露后,57岁离世

国产谍战剧《隐秘而伟大》有一个圆满大结局,顾耀东和沈青禾重逢,夏继成死而复生后赴香港接受新任务。但是历史上不少地下党人却没这么幸运,他们中间有人没能活到胜利那一天,有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牺牲在异国他乡的隐秘战线上。

就拿剧中从未露面的卢驰将军来说,他的历史原型吴石将军,就是一位在隐蔽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共特工,1950年,吴石惨遭叛徒出卖,在台北被处决,年仅57岁。

吴石将军一生堪称传奇,学生时代因出色的学业,被称为“十二能人”,武汉会战前后,被蒋介石多次称赞,成为中共特工后,多次传递重要情报,毛主席特别嘱咐为他和他的同伴记功。

1894年,吴石在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的吴厝村出生,从小聪明好学,机警过人,17岁和好友吴仲禧一起参加辛亥革命,之后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读书,成绩年年第一。

顶呱呱的成绩一直延续到日本留学期间,而他“十二能人”的绰号也是这个时候得来的,具体指: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当然,吴石的优秀不仅体现在学业上,他的志向是做一名军事家。

1934年回国后,他在国民党陆军大学担任教官,刻苦钻研军事和兵学,先后撰写多部军事著作,还为国民党军队培养出许多高级将领。

武汉会战前,吴石任参谋本部厅长,负责对日情报工作,这期间蒋介石曾多次召见吴石,听他分析战情,对他独特的见解给予特别嘉奖。

在这之前,吴石对国民党抱有很大希望,致力于投身革命,一展抱负,还曾献言献策对付共产党。

但是,空有一身军事才能的他,在国民党这里一直没有大的军事权,直到1940年才被任命为第四战区参谋长,正式拥有高级指挥权。

但是,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表现令吴石大失所望,尤其是1944年。

当时,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地区,吴石带领部队奋勇抵抗,无奈两军兵力悬殊,他节节败退,多次发电报请求兵力支援,但国民党总部消极应战,根本不搭理他。

这种情况下,日军更加嚣张,一面飞机轰炸,一面步兵紧追,吴石所在部队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

而比起奄奄一息的残军败将,更让吴石痛心的是逃难中的百姓,他们拖家带口行走在寒天雪地里,冻伤饿死者无数,就连吴石的亲儿子吴竟成也在此次战乱逃亡中死去。

国民党上层的消极、吴石所在部队的溃败,再加上儿子的死亡,从心理到身体三方夹击,一下子就把吴石对国民党多年的信任击的粉碎。

据说,他私底下曾对家人说:“我再也不干了!”这之后,吴石就辞去了第四战区参谋长的职务。

在吴石对国民党一天天失望的同时,他的同乡好友兼同学吴仲禧正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指示下,计划借用吴石的关系在国防部谋一新职位,便于日后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吴仲禧曾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长,参加过很多次战役,战功无数,抗日战争前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一直潜伏在国民党军队里,为共产党传递秘密情报。

1945-1946年期间,吴石亲眼目睹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对当局彻底绝望,有一次,甚至不顾身旁有人就忍不住叹息:“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

另一方面,共产党爱护民众的表现令吴石频生好感,他偷偷拜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听过周恩来的演讲。

所以,对于吴仲禧在求职方面的请求,不管是出于对同学的帮忙,还是出于对共产党的刮目相看,吴石都能答应。

在他帮助吴仲禧成为国民党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后,吴石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协助吴仲禧收集国民党军事情报。

同时,吴石的另一个好友何遂对他影响也很大。

何遂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但是从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就看透了国民党的真面目,开始为共产党工作,他的四个子女也先后加入了共产党。

1947年,在何遂的介绍下,吴石第一次接触共产党,并且把何遂的家当作他秘密传递情报的站点,多次收集情报转交共产党。

1948年,在吴仲禧的介绍下,吴石正式加入共产党,成为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部最高级别的特工人员。

从吴石正式作为中共特工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他为共产党传递的情报有很多,其中两件尤为重要。

一件,事关三大战役的胜利。

当时吴仲禧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恰好指挥部参谋长李树正是吴石的学生,吴石就写了一封信让吴仲禧带给李树正,内容是让李树正关照自己的好友吴仲禧。

李树正敬重吴石,所以对吴仲禧相当客气,还带他进机要室看作战地图,聪明的吴仲禧见机行事,将地图上国共双方部队的驻地、番号、兵种以及作战路线详细记录下来。

之后又谎称生病,请李树正送自己回南京看病,之后趁机改道上海,将获取情报上报潘汉年。

晚年时吴仲禧曾说,这次获取的情报对淮海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而当时如果没有吴石给李树正的那封信,这一切是很难完成的。

另一件,

1949年,国民党眼看着共产党打入南京,紧急决定将国防部保存的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运往台湾,吴石考虑到自己即将去福州任职,同时他打算在福州起义,到时候可以扣押这批次资料,上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于是,吴石提议暂时将资料存放在福州,理由是“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国民党上层商议后,同意按照吴石的意见执行。

没想到,吴石抵达福州后,适逢国共谈判破裂,国民党致电吴石火速转移资料到台湾去,紧要关头,吴石又找了个调运船只不易的借口,只发送100多箱资料到台湾,将剩下的300箱悉数秘藏于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

福州解放后,王强谨遵吴石“人在机要档案在”的嘱咐,将这批绝密档案资料交给人民解放军保管。

几十年来,这些资料对于我国军事研究具有很高的的参考价值。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吴石将军在其中的周旋和努力。

1949年8月,吴石突然接到一封蒋介石的急电,要求他即刻携带家眷来台湾任职“国防部参谋次长”。

临行前,吴石前往香港和吴仲禧见了一面,说了相关情况,吴仲禧觉得此行可能会有危险,建议他留下来,转去解放区。

但是,吴石想继续为党和人民做事,他认为自己此去台湾,可以继续利用职务之便,在台湾和大陆之间传递情报,这个机会很难得,相比之下,个人安危算不了什么。

吴仲禧还是不放心,就推荐陈宝仓作为吴石头的助手,和他一起前往台湾。

就这样,吴石带着夫人王碧奎、小女儿以及小儿子,带着中共华东局给他的代号“密使一号”,去了台湾。

没想到,去了后吴石才发现,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早被蒋介石大清洗,自己根本没有机会把情报送出去。

而对岸的解放军因为对台湾军事部署一无所知,前后攻打金门和舟山都失败了。

党中央这下才意识到解放台湾,形势远比想象的严峻,慎重研究后派地下情报工作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朱枫去台湾和吴石联系,争取合作完成情报传递工作。

焦急的吴石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同志朱枫,两人多次见面,共同商议后向大陆传递情报六七次。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将包含《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岛各个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以及军舰、空军战机分布情况等资料的微型胶卷通过香港传递到大陆。

毛主席对此次情报内容尤为看重,得知来源后,特别叮嘱有关人员:“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并亲笔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短短20个字,表达了毛主席和中国人民对吴石将军以及他的同伴们的最高赞誉。

就在吴石和朱枫传递情报后不久,灾难悄然降临。

1949年12月,蒋介石面对共产党解放台湾的攻势,大发雷霆,命令蒋经国加强台湾的军事防务,蒋经国对付共产党有一套,没多久就展开了对中国地下党系统的血腥镇压。

1950年1月,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随后,400多名地下共产党人被捕。

虽然当时吴石和朱枫侥幸没被查出来,但是吴石预感这一次情况十分危急,他认真考虑后,冒险动用自己的权力为朱枫签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希望尽快送她离开台湾。

谁知,国民党特务太狡猾,他们发现朱枫离台后,前往舟山逮捕了她,令吴石“保全同志,牺牲自己”的计划落空。

同一时间,又有特务在蔡孝乾的记事本上看到“吴次长”三个字,虽然当时台湾有好几个吴次长,但是吴石依然被锁定为怀疑对象。

当特务在吴石住的地方搜出他签发给朱枫的《特别通行证》后,即刻逮捕了吴石和他的夫人以及助手陈宝仓。

得知吴石是中国地下党时,蒋介石震惊不已,此前基于对吴石的信任,他曾多次邀请吴石参与重要军事战略部署会议,所以他把吴石的行为视为严重背叛,下令处死,并要求:死要见尸。

从吴石被捕到遇害前,整整3个月零10天,国民党对他百般用刑,打得他遍体鳞伤,眼睛失明,但是吴石依然从容不迫,不低头,还找机会写了2000多字的绝笔,其中有一句是留给儿女的遗言:

1950年的6月10日,台湾的天气突然转阴,好像在为吴石将军和他的战友鸣不平,但是吴石脸上毫无悲伤,甚至临上刑场前他还低手执笔,作诗一首:

随后,敌人的两颗子弹穿透吴石将军的心脏,他和战友朱枫、陈宝仓、聂曦并排倒在血泊中。

吴石将军的一生,正如他在诗中所言:“平生殚力唯忠善”,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为抗战胜利做过自己的贡献,他心向光明,转投共产党,多次传递重要情报,可谓殚精竭虑,虎口拔牙,忠心日月可鉴。

但是,国民党当局的残忍杀害,让他这个“忠善”之人不能善终,以至于他发出“如此收场亦太悲”的感慨。

但是,吴石将军对解放全中国做出的贡献,为解放台湾做出的努力,党中央和中国人民始终记得。

1973年,时局动荡,吴石将军儿子吴韶成被不公平对待,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报告毛主席,随后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

1994年,大陆和台湾允许探亲,吴韶成第一时间前往台湾抱回父亲的骨灰,吴石将军在离开大陆40多年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今天,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一个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专门纪念那些在台湾牺牲的隐蔽战线上的英雄,吴石将军的塑像就肃立在广场中央。

他们英魂远去,但是他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

在电视剧《隐秘而伟大》中,卢驰将军不曾露面,但他在背后给过夏继成无数帮助,夏继成不是主角,却一直在背后守护顾耀东,多次救他于危难之中,在他们的层层守护下,顾耀东以警察的身份守护百姓。

而在80年前的中华大地上,吴石将军解放前,为革命胜利,从国民党向共产党传递信息,多次立功;解放后,亲赴台湾,为祖国统一,从台湾向大陆传递信息,功勋卓著。

面对黎明前的黑暗,他们无怨无悔坚守在隐蔽战线上,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们心甘情愿把热血撒在战斗过的他乡,用信仰铸就不灭的灵魂。

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

2020年今天,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坚信吴石将军等人的梦想,终将变成现实。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谨以此文献给吴石将军和所有曾经奋战在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们。

卢驰将军原型

卢驰将军的原型是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

吴石将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处长,后任北伐军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1929年赴日本留学,回国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抗战中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1948年参加民联,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联系,提供重要军事情报;

1948年底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6月去台湾,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而被秘密逮捕;同年6月10日,与陈宝仓、聂曦、朱谌之在台北遇害。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吴石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中华精英,他如果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仍可以过着高官厚禄的优逸生活;他如果听从吴仲禧的劝告,留在大陆,不去台湾,以他对革命的贡献,人民政府自然也会厚待他。

他弃暗投明,在国民党政权垂死挣扎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赴汤蹈火,毅然去台湾,想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坚贞不屈,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种向往光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实在可嘉。

卢池将军原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题材的电影

《建国大业》、《王的盛宴》、《荆轲刺秦王》、《大明劫》、《南京!南京!》等等

1、《建国大业》

剧情介绍:在抗战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唐国强 饰)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张国立

饰)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

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

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垂死挣扎的国民党仍妄图借助阴谋暗杀等卑劣手段阻挠会议召开,一场为建立新中国的决战由此展开…

2、《王的盛宴》

剧情介绍:两千年前的中国,秦王暴政,诸侯起义。血雨腥风的战场之外,散落着建立在密林深处的城邦。项羽(吴彦祖 饰)和刘邦(刘烨

饰),两个反对秦暴政的起义领袖,带领各自的势力,为自由与安乐一路厮杀;

同时也在向那座象征着无上权力与无限财富的王朝核心——秦王宫步步逼近。历史的过程总是曲折而模糊的,结果却只有一个:刚烈而冲动的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错失了杀掉刘邦的机会,只能将一腔热血洒向乌江,与自己深爱的女人虞姬(何杜娟

饰)含泪诀别。

刘邦和他的吕后(秦岚 饰),他的谋臣韩信(张震 饰)、张良(奇道 饰)、萧何(沙溢

饰)们,则忍辱抗击到最后,成为了辉煌宫殿最终的主人。在那座奢华的大房子里,君临天下的刘邦仿佛早已忘记了和曾经的盟友并肩战斗的岁月,甚至渐渐开始对身边的兄弟们满腹狐疑。另一段杀戮,由此开始在森森耸立的帝国高墙内,无声蔓延…

3、《荆轲刺秦王》

剧情介绍:战国时代,秦王嬴政(李雪健饰)以统一天下为大业。当时燕国为嬴政的心头之患,为帮助他早日完成统一霸业,赵姬(巩俐饰)献策到燕国假意策动刺杀嬴政的计划,如此一来,秦便有出兵攻燕的名目,争取燕国不战而降的可能。

赵姬与燕太子丹(孙周饰)同心谋划刺杀嬴政的行动。执行任务的人选是名剑客荆轲(张丰毅饰),大隐于市的他为此重出江湖。与荆轲接触后,赵姬十分倾慕他的为人。赵姬拒绝再去说服荆轲。太子丹恼怒,将赵姬关押起来。

于是,荆轲找到太子丹,提出放了赵姬,他就答应去刺秦王。与此同时,嬴政发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他恼怒不堪,甚至挥兵攻打赵国,暴行难述。大殿之上,荆轲却失手…

4、《大明劫》

剧情介绍:明朝崇祯15年,全国内忧外患,大将孙传庭(戴立忍 饰)临危受命带着妻子冯氏(冯波 饰)来到潼关抵抗李自成的军队。与此同时游医吴又可(冯远征

饰)怀着济世救人之心来到潼关拜访师傅——药局提领赵川(钱学格 饰)。

大敌当前,孙传庭军中士兵染上怪病,同时还要面对崇祯皇帝(余少群

饰)的催促出兵和潼关豪绅顾清远(马精武

饰)等人的自私敛财。赵川因施救不力以身殉职,吴又可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靠着不同寻常的治疗方法与孙传庭惺惺相惜。最后瘟疫终于被控制住,但是国家的病症能否被战争治好吴又可和孙传庭都无法预料。

5、《南京!南京!》

剧情介绍:1937年12月13日,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沦陷,部分官员弃城逃亡,但仍有许多官兵留守,誓死保卫这个大厦将倾的城池。宋锡濂部军官陆剑雄(刘烨

饰)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微弱而顽强的抵抗最终被压制,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成为俘虏,在枪炮声中血染长江;

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

饰)奔波往复,尽力帮助和拯救所有来此避难的同胞,但兽性大发的日军早已虎视眈眈盯上了藏身于此的妇女;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

饰)小心应付,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他也为此付出代价;

舞女小江(江一燕

饰)纵使逃亡避难也不愿抛却女性的柔媚,她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则在其女性的外壳下注入一份刚强,日本人角川(中泉英雄

饰)随部队进驻这个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城池,在这个人间炼狱,他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狼烟滚滚,血流成河,大时代的背景下,人们既要承受时代的无情给予,也要做出攸关命运的痛苦抉择…

历史题材的电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